三月春风暖,巾帼绽芳华。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我们迎来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向那些在各行各业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女性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赞美。
在重庆轨道交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也有一群女性,她们以智慧为笔、以坚韧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今天,让我们走近她们,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的力量。
2号线车辆段首位女技术员——吴晶
在重庆轨道集团11楼的办公区内,短发干练的吴晶总是步伐匆匆,眼镜背后闪烁的是专注而炽热的目光。即便从生产技术岗位转型至管理岗位,她依旧保持着女工程师特有的敏锐与严谨。办公桌上,最新技术资料整齐摆放,书页边角的折痕仿佛诉说着无数个她埋头钻研的夜晚;经她审核的资料,总是布满了红笔批注,每一个数据都经过她反复核对与确认。
回溯至2005年,在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车辆段,吴晶作为7名技术员中唯一的女性,与男同事们并肩作战,从车辆日常检修到深夜紧急抢修,再到技术创新研发,她在全国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上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足迹。
历经二十年的技术深耕,这位电气工程领域的“铁娘子”见证了重庆轨道交通车辆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过程。她不仅参与了跨座式单轨国产化的深入研究,成功实现单轨车车体及转向架、受电弓及铜滑块、齿轮传动系统、轮胎、牵引及辅助供电系统、制动系统、变频空调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与运营成本,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发了专为山地城市大坡道线路设计的As型车,将地铁列车最大爬坡能力提升至50‰。同时吴晶作为主编人之一,带领团队构建了全面的As型车技术标准体系,为车辆的运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她主研的8编组单轨车辆救援改善项目,解决了长编组车辆在大坡道下的救援难题,提升了救援效率与质量,为8编组列车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从钢架螺丝到枢纽核心,从生产一线到管理岗位,吴晶始终以工程师的匠心,为推动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轨道交通“女指挥家”——杨婧
眼神明亮、笑容可掬的杨婧,被誉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女指挥家”。多年来,杨婧带领团队开展重庆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组织策划、行车调度指挥、供电方式调整及各项运营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生产管理工作,年均优化方案超过90次、编制行车图150余套,同时持续优化各线路行车组织方案,为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工作中,同事常常忘记杨婧是一名“90后”姑娘,因为她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总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动团队共同进步,不仅成为了同事们心中的主心骨,更像是一位带领大家齐头并进的“女师傅”。为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她还精心编纂了一本《工作指南》,推行“师带徒”,确保每位新成员都能得到专人指导,迅速掌握工作要领。
但“女师傅”杨婧在严格提升部门内驱力的同时,也有柔情的一面。休息时间,她常常组织同事们带一些美味菜肴到办公室一起分享;在生活上也多以朋友或者姐姐的身份关心大家的衣食住行、生活烦恼。她常说“只有愉快的工作,才能快乐的生活。”同事们也表示,杨婧身上这种暖暖的人情味,让大家心与心的距离更近,工作起来也十分开心。
95后的地铁女司机——吕婷
28岁的吕婷,已在重庆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七年时光,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9万公里。当城市还在沉睡,开行早班车的她便在夜幕中洗漱完毕,前往车场,开始酒精检测、车辆检查等一些系列开班前的准备工作。4时50分,吕婷听到发车指令,便将6号线的列车缓缓开出,驶向正线……
地铁6号线是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动脉,从茶园至北碚,单程需要行驶一小时左右。在这期间,吕婷需进行“手指口呼”等专业动作超300次。无论是穿越幽深的隧道,还是驶过跨江桥梁,吕婷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严谨,没有丝毫的懈怠。她说,自己的岗位虽看似平凡,但每一次操作都关系着乘客的安全。
也正是有像吕婷这样专业且敬业的列车司机,乘客的每一次出行才更加安心。
轨道交通站台门的“守护者”——罗泽
38岁的罗泽,已在门梯检修领域默默耕耘了十年。在这个以精细与严谨著称的工种中,罗泽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专注。她不仅熟练掌握站台门系统的各项检修技能,从手动解锁机构的精准调试到光电传感器的精密对位调整,从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检查到门体防夹、障碍物检测的功能性试验,每一项工作她都一丝不苟,力求完美。
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罗泽对站台门系统的电路图、设备维修规程等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迅速定位并解决复杂故障。罗泽说,站台门作为乘客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是面对微小的螺丝松动,还是复杂的电路故障,她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与耐心,确保每一个零件都处于最佳状态,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又舒适的乘车环境。
变电检修“李姐”——李先均
48岁的李先均,从事变电检修工作已有九年。身姿挺拔、眼神专注的她,经常穿梭于各种设备之间。因其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与对安全的执着追求,加之在日常工作中那份不厌其烦的“碎碎念”,李先均被同事们满怀敬意地称为“李姐”。
李先均深知,安全无小事,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她不仅时刻提醒自己保持高度的警觉,更是以身作则,时刻向身边的同事传递这份责任感。她常说:“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按期检查变电设备外,她还承担着工班管理的多项职责。从培训的前期准备到跟进,从签到考勤到现场协助,从记录反馈到效果评估,再到繁琐的台账整理,她从不推诿抱怨,总是细心、耐心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李先均说:“工作有缓急,却不分大小,任何工作都应该认真完成,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李先均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她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上,更体现在她对同事的关怀与帮助中。她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耐心解答同事们的疑问。在她的身上,大家看到了一个普通岗位上的不凡身影,也感受到了那份无论身处何职、都应尽职尽责的崇高精神。
在重庆轨道交通的各个岗位上,还有许多像吴晶、杨婧、吕婷、罗泽、李先均一样的女性。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锐与坚韧,坚守、奋斗,为乘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更是用专业与韧性编织城市交通网的“轨道玫瑰”。她们的故事,是新时代女性力量的生动写照。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