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服务

将爱心传递 “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
运营动态    2024-03-05

 

做好事、乐于助人……

每当提到这些词

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雷锋”这个名字

学习雷锋精神

传承榜样李扬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

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庆轨道人

在工作之外帮助他人的故事

 

左淋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还记给别人送过什么值得纪念的礼物吗?轨道集团电扶梯维修工左淋淇,就送出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素昧平生的人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左淋淇平日的工作是对车站电扶梯进行维护保养,为他人的出行带来便利。在生活中,他同样是个热心肠的人,常常向身边的人伸出援手。2019年,左淋淇接受血样采集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谈到成为志愿者后的感想,左淋淇坦言“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未来会帮到需要救助的人,紧张的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未知的体验。”

一天,左淋淇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通知:他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吻合,希望他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他人战胜疾病。左淋淇不假思索便同意了。经进一步检查,左淋淇完全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他本人也愿意坚守承诺,用爱心和行动去挽救这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同于献血,捐献者在捐献前需连续5天注射细胞动员剂,每天注射2针,促进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采集。这种针剂注射后会让人全身酸胀,头疼无力,但左淋淇坚持了下来,顺利完成了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医院内,左淋淇平静地接受了重庆市第1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他的外周血流经血液成分采集机,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又输回到他体内,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近4个小时。随后,采集得到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由专人送往了患者所在医院。

“怎么样,捐赠成功了吗?”身体还未恢复的左淋淇,一直牵挂着对方的安危。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时,他终于放下心来。看着受赠者家人送来的手写感谢信,字字饱含诚意,更是让左淋淇心里暖洋洋的。

“在刚得到捐赠通知的时候,我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但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动家人、朋友、同事都加入进来,帮助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左淋淇发自内心的想法,也是他对互助友爱社会的美好期望。

 

刘权:饮水思源,心怀感恩

一点一滴的善意,终将汇成爱心的汪洋大海。轨道集团电动列车司机刘权,就将自己曾经受到的帮助回馈给了社会,把助人的精神传递了下去。

刘权小时候家境不好,从小成长在单亲家庭,母亲还身患重病,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常常给予他们家各种帮助。在众人的关爱下,刘权顺利健康成长,走入社会。长大成人的刘权深知生活疾苦,看到有人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年纪小的孩子,总会让他忍不住伸出援手。

2019年的一天,刘权与一名从部队退伍的朋友交谈后,得知这位朋友正在参与海洋公园的志愿公益活动,为特殊群体讲解海洋相关的知识,这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经过申请后,他也成为了为海洋知识科普志愿者的一员,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心人相互配合、共同行动。

“这种动物叫海豚,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开展志愿服务的这些年,刘权经常引导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参观海洋公园,认识海洋生物。看到一双双透露出惊奇和求知欲的眼睛,刘权深感自己参加的志愿活动富有意义,他从心底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娱乐。

身为电动列车司机,刘权的工作较为繁忙,肩负着成千上万市民安全出行的重任,但他依然会挤出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奉献爱心。“这周末我们组织去唐家村小学送温暖,有时间的伙伴请报名。”刘权积极响应志愿者社群发布的活动,有时甚至远赴涪陵、綦江等区县,为当地家境困难的学生们送去关心和生活用品。这些学校位置偏远、条件简陋,全校学生总计仅约二三十人,有的孩子也单亲家庭里成长。刘权将衣物、食物送到他们手中,就像小时候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样,他坚信,爱心可以通过善举进行传承,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

“以前,我受到帮助后会觉得快乐;现在,我帮助了别人也会感到满足。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愿在今后的日子里坚持做下去。”正如刘权所说,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能乐人,也能乐己。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只要我们将爱心传递下去

“雷锋”就会一直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