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防控疫情 共克时艰”
“这位老师,请不要站在门口,往里走一下,里面比较空。”轨道交通3号线牛角沱站安全引导员张大姐,在列车屏蔽门前指挥着上下车的乘客。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明显增大,早晚高峰时期部分列车已重现往日“盛况”。
(动图作者 政工部 龚梦源)
怎么样,还是原来的热闹,熟悉的轨道?
重庆轨道交通近期日客运量奉上
复工复产以来,轨道交通客流持续上升,周末小幅回落。
3月16日起,全线网客运量超过百万。
重庆北站北广场乘客(图片运营二公司 程帅 )
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轨道车站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松懈。轨道集团以“防输入、防扩散、防感染”为核心目标,以“列车满载率、车站客流密度”为关键控制指标,以“调整运能、管控客流、强化防疫”为主要手段,多措并举,打出一套轨道交通运营保障“组合拳”。
“组合拳”要想打出成效,讲究的是每一招式的连贯和妙用,不但要打得稳,更要打得好,那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吧。
招式一:加强高峰客运组织,做好重点区域保障。轨道集团将通过完善运力配置、保障重点 区域、做好信息发布引导等措施加强高峰客运组织,满足乘客需求。尤其是高峰时段大客流线路保持最小发车间隔,适时加开临客、避让线预留备车上线等。
重庆北站南广场、重庆北站北广场、江北国际机场T2航站楼和T3航站楼均是重要交通枢纽,受铁路和航空的影响,这4个重点轨道站的客流来得急、散得快,短时间内人群密度攀升,为缓解这一情况,“组合拳”将发挥极大作用。
近日,“组合拳”迎来了实战检验。线网管控中心接到铁路车站通知,一趟万州开来的满载城际列车预计1小时后到达重庆北站北广场。接到指令后,10号线当班行车调度立即组织停放在鹿山站上行越行线的备车,行驶至三亚湾站上行越行线待令。当通过调度大厅CCTV系统观察到进站客流明显增大后,行车调度指挥2列备车有序加入运营,缩短红土地至民心佳园区段发车间隔。
(10号线列车在三亚湾站待令)图片作者 运营二公司 张贤红
(值班人员传达调车指令)图片作者 线网管控中心 涂峻宁
招式二:加强人员引导,控制拥挤度。全线网在疫情期间车站需常态化限流是后续防控工作的重点。轨道集团将通过“增疏导人员、控进站速度、控站内人员密度、控车辆满载率”等措施,做好客流引导,阻止未佩戴口罩乘客进站。严格落实进站测温工作,为乘客创造安全的乘车环境。
(乘客有序排队进站)图片作者 运营一公司 廖莉
(T3航站楼站乘客有序刷卡进站)图片运营二公司 龙仙骥
(图片 作者 运营三公司 张闯 )
招式三:加强防控监测,严防输入。采取进站检测体温、禁止未佩戴口罩乘客进站乘车等措施,加强源头控制,严防病源输入。全线网170个车站,现设置218个体温监测点,170个观察区,均与卫生部门建立发热乘客转移机制和通道,相关区卫生部门入驻车站设置检疫点17个。
(图片作者 运营三公司 陈睿)
(乘客进行红外线体温检测)图片作者 运营一公司 严维
招式四:加强通风消毒,防止疫情扩散。线网322辆列车、701万平方米车站区域、79万平方米车场及办公区域均实行每天消毒。其中,车站卫生间每15~20分钟进行一次清洁并消毒,车站安检机、测温仪、售检票机、闸机实行每小时消毒,车站直梯、扶梯等面向乘客的服务类设施消毒频次不低于每两小时1次,车站出入口等其他公共区域和设备设施每日不低于2次消毒,覆盖率达100%,并在显著位置张贴消毒标识。
(列车车厢空调每天消毒一次)图片作者 运营三公司 张永胜
招式五:持续加强防护保障、应急保障、危化品管理、全员测温及监督检查工作。继续严格细化内部防控管理措施,不因重庆防疫等级的降低而降低防疫要求。重庆轨道交通20000余名员工在岗,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最可靠的出行服务!
(图片作者 运营二公司 程帅)
小编再次提醒各位乘客合理预留出行时间,尽量选择错峰出行;也可通过“渝畅行”APP预约地铁6号线光电园、江北城两座车站17:30~18:30晚高峰进站时段,预约成功后由预约通道快速进站安检乘车;按照标识标志指引,间隔排队,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拥挤,有序上下车。
最后,重要的事情小编还会重复三遍:请广大乘客轨道交通出行,全程佩戴口罩、全程佩戴口罩、全程佩戴口罩。
渝畅行小程序
渝畅行
微信
微博